圖片顯示1條長4.5公尺、重52.3公斤的母緬甸蟒,正在佛羅里達州西南部吞食1隻重34.9公斤的白尾鹿。(圖擷取自Conservancy of Southwest Florida)
根據科學網站《Science Alert》報導,科學家在緬甸蟒(Burmese python)腸道中發現一種新型細胞,終於解開蛇類如何完全消化骨骼的謎團。不同於無法分解骨頭的人類,這些細胞可處理大量鈣與磷,避免礦物質過載危害生理系統。
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生物學家利尼奧(Jehan-Hervé Lignot)指出,骨骼是蛇類鈣質來源,若無法調控吸收,恐造成生理負擔。研究團隊因此探究蛇如何調節礦物質攝取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利尼奧團隊利用顯微鏡技術,在蟒蛇腸道壁上發現這些細胞。其形態狹窄,頂端形成隱窩(crypt)。透過對照實驗顯示,禁食時隱窩為空;餵食帶骨獵物時,隱窩會產生由鈣、磷及富含鐵的成核元素組成的多層顆粒;若餵無骨獵物,則不產生顆粒。
這項刊登於《實驗生物學期刊》(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)的研究顯示,該細胞能在完全溶解骨骼後,將多餘鈣磷隔離並以顆粒形式排出,展現前所未見的礦物質處理機制。
研究人員也在多種蟒蛇、水蟒及名為吉拉毒蜥(Gila monster)的蜥蜴體內,發現相同細胞,顯示此機制可能早在物種分化前即已演化,或在不同動物中獨立出現。
利尼奧認為,其他吞食整隻獵物的動物,如海洋掠食者與專食骨頭的髯鷲(bearded vulture),也可能具備類似機制,是未來研究對象。
免費訂閱《自由體育》電子報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
點我下載APP
按我看活動辦法